各市質監局(市場監管局)、省局各處室,各直屬單位:
為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優化政務環境的意見》(魯辦發〔2017〕32號),進一步簡政放權優化服務,深入推進全省質監系統行政審批改革,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行政許可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推進“放管服”改革部署,以打造“審批事項少、辦事效率高、服務質量優”政務環境為目標,削權減證,流程再造,精準監管,體制創新,規范用權,持續推進簡政放權,優化服務,提升政府服務品質,推動全省新舊動能轉換。
(二)改革原則
依法行政。遵循法律法規要求,確保各項改革在法制軌道上進行。
能放則放。以下放為原則,不下放為例外,變“縱向型審批”為“扁平型審批”。
便民高效。著眼減輕企業負擔、降低時間成本、提高審批效率,使企業真正感受到改革帶來的便利和實惠。
創新管理。減少審批層級,主動改變不適宜的工作理念、管理模式,保障規范有序的市場秩序。
風險可控。以保障工作質量為底線,通過不斷健全制度和完善機制,確保委托下放后行政審批工作質量不降低。
二、主要改革內容
(一)委托下放一批省級行政許可事項
1、將現有省局負責審批的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審批事權委托各市局。包括:砂輪、飼料粉碎機械、建筑卷揚機、鋼絲繩、輕小型起重運輸設備、預應力混凝土用鋼材、預應力混凝土枕、救生設備、特種勞動防護用品、電線電纜、耐火材料、建筑鋼管腳手架扣件、建筑防水卷材、危險化學品包裝物及容器、汽車制動液、人造板、化肥、危險化學品、食品相關產品等19類省級審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同時委托市局負責審批轉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前的助力車工業產品生產許可。
2、將現有省局負責審批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審批事權委托各市局。
3、將現有省局負責審批的充裝許可(含氣瓶充裝許可、移動式壓力容器充裝許可)審批事權委托各市局。
4、將現有省局負責審批的縣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授權審批事權委托各市局。
5、將現有省局負責審批的重點管理計量器具制造許可審批事權委托各市局。
6、將現有省局負責審批的計量器具型式批準審批事權委托各市局。
7、將現有省局負責審批的制造銷售進口國務院規定廢除的非法定計量單位的計量器具和國務院禁止使用的其他計量器具審批項目審批事權委托各市局。
(二)擴大委托受理范圍
除省級計量機構(含省局授權機構)審批事項外,其它省級行政審批事項的受理事權和證件文書送達工作委托市局辦理。
對由省局受理質檢總局審批發證的產品,除建筑用熱軋鋼筋和水泥(熟料)兩類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外,其余質檢總局審批發證產品(含水泥粉磨站)生產許可的受理和證件文書送達工作委托市局辦理。
對應第(一)(二)項委托事項,受理、審批、證件文書送達工作,分類分批有序委托市局實施。委托權限范圍、委托機關與受委托機關的權利與義務和委托期限,通過簽署委托協議確定并按照規定對社會公布。
(三)簡化許可申請材料
重新梳理檢驗檢測機構、計量、特種設備、工業產品、食品相關產品等許可的申請條件和材料,實施申報材料目錄清單制,凡沒有法律法規和政策依據的證明材料一律取消,能通過個人有效證照證明的一律取消,能通過申請人書面承諾解決的一律取消。目錄清單由省局每年更新。
(四)鼓勵管理機制創新
按照魯辦發〔2017〕32號文件實現“一窗受理”的要求,積極創新履職方式,對行政許可職能進行調整,將機構、人員、事項向窗口集中,建立“前臺統一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政務服務新模式,鼓勵各市依據實際情況,壓縮審批流程。
(五)推行在線預先服務指導
全面實行預先服務指導,對選擇預先服務指導的,受理機關依據相關產品實施細則、評價準則、技術規范、辦法等,指導企業在線修改完善申報材料,提升申報成功率,讓企業足不出戶即可感受到質監部門標準化規范化服務。
(六)試點推行無紙化受理
按照質檢總局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簡化審批程序試點要求,對17類省級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實行無紙化受理。同時,將無紙化申請擴展至除特種設備類許可、危險化學品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外其余省級行政許可事項,申報時不再要求申請人先行提交紙質材料。對需要現場核查的,由審查組攜帶打印的網上申報材料,結合現場審查由企業現場簽章后,審查組帶回留檔備查。對不需要現場核查的,由申請人承諾聲明電子材料與紙質材料一致,紙質材料寄送所在地市局政務受理窗口。
(七)規范受理及信息糾錯工作
規范受理審查,受理機關對材料齊全性和符合法定形式進行審查,不得要求申請人提交與其申請的行政許可事項無關的技術資料和其他材料,申請人對申請材料實質內容的真實性負責。受理前,對申請可以當場改正的,允許企業當場改正。受理后,省級行政審批事項原則上按照受理信息實施審查。如發現受理申請信息誤填的,凡符合總局規定終止辦理情形的,允許企業通過辦理終止修正錯誤信息后申請重新申報,取消6個月內不得再次申報的限制。終止后重新受理的,技術審查機構應及時實施技術審查。嚴格特種設備許可終止辦理程序,已經進入試檢驗、試制造、試安裝改造維修等后續程序,提出終止許可申請的申請單位要對已開展工作進行妥善處理,征得工程所在地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部門同意后,方可辦理終止手續。
探索受理補正方式和模式,對不影響實質性審查的誤填信息,允許企業現場提出書面更正申請,采信審查組現場確認信息。原受理書面申請材料錯誤信息,在審查組監督下由企業修改并在修改處加蓋企業公章。屬于故意隱瞞、弄虛作假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七十八條規定,審批機關不予行政許可。特種設備鑒定評審時,發現企業的實際條件不能滿足受理許可項目要求,但滿足下級別許可要求時,允許依照《特種設備制造、安裝、改造、維修許可鑒定評審細則》(TSG Z0005-2007)規定,實行書面辦理,評審機構應將有關材料一并上傳行政審批系統。
(八)全面推行證照快遞寄送服務
改進證書送達方式,各市局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要求選擇第三方提供證照快遞服務。政務服務窗口留存快遞寄送憑證和簽收回執,存檔備查并形成電子檔案,上傳審批系統。
(九)加強技術審查管理
改革技術審查管理方式。省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確定第三方技術審查機構,統一管理。第三方技術審查機構對評審結論負責。探索引入競爭機制。進一步提高審查許可規范化。
改進審查員管理方式。省局建立全省統一的審查員平臺,重點對審查機構進行監督管理,審查員的使用管理由所在的技術審查機構直接負責。
建立技術審查機構退出機制。審查員與審查機構的聲譽、績效、資格掛鉤。對不能保障審查質量、不能有效約束審查員行為造成惡劣影響的,取消審查機構審查資格。
(十)著力提升市局審批承接能力
進一步完善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落實《行政許可標準化指引(2016版)》要求,優化審批流程,推進辦理結果短信送達,規范行政審批案卷管理,實行“一證一檔”,推行電子檔案。省局及時統一修訂完善行政許可業務指導書,保障下放事項依法實施。加強對市局指導和咨詢服務,通過實施專題培訓、現場指導、案例示范、問題通報、工作答復、督查督辦等方式,督促指導市局實施好承接事項。支持推動市局加強行政審批承接能力建設,確保下放事項接得住。
三、工作要求
1、統一思想認識。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政放權,對于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意義重大。各單位要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進一步轉變觀念,認真落實各項改革工作要求,主動作為,扎實工作,簡化審批手續,規范審批流程,不斷將全省質監系統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向深入,釋放改革紅利,營造更加優良的營商環境。
2、完善工作機制。為確保各項改革措施到位,各市局要建立工作責任制,主要負責人作為第一責任人要親力親為抓改革,明確分管領導和牽頭單位,對照省局改革要求,細化任務分工,明確責任單位,完善配套制度,精心組織,狠抓落實,壓實責任。同時,各市局要做好人員、經費、設備硬件等保障。省局相關處室和單位要做好支持工作,確保以委托審批為核心的各項改革有序穩妥開展。
3、強化工作落實。各單位要根據省局部署和要求,制定本單位工作配檔表,定期調度,扎實推進各項改革,要在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過程中注意放管結合,著力事中事后監管,有效落實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省局將加強工作指導,組織開展現場指導,建立實施行政審批檔案檢查和審批時效督查機制,加強工作督查,建立行政許可業務培訓輪訓機制,針對發現的問題開展培訓,確保全系統行政審批工作政策統一、標準統一、尺度統一,保證行政審批工作質量,保證各項改革措施不流于形式、不走樣。
4、加強宣傳引導。各單位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積極做好政策解讀,廣泛宣傳質監系統在深化行政審批改革、簡政放權方面采取的各項便民利民、優化營商環境的改革措施,讓社會廣泛了解、企業充分知悉,用實際行動宣傳打造“審批事項少、辦事效率高、服務質量優”質監部門的良好形象。
四、實施時間
本意見自2018年1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
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2017年12月11日
(信息公開形式:主動公開)
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辦公室 2017年12月11日印發
單位名稱:山東省特種設備協會賬 號:1602023919200059151開 戶 行:濟南工商銀行趵突泉支行稅 號:51370000MJD6177755
聯系地址:濟南市華能路89號山東質監綜合服務大廈2樓205室郵政編碼:250100 傳 真:0531-55692988綜 合 部:0531-55692989 培 訓 部:0531-88023952 0531-88023939 評 審 部:0531-88023938 學術交流部:0531-8802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