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其中科技創新是新時代催生發展新動能的關鍵。市場監管總局為全面深入推進科技發展,制定了《“十四五”市場監管科技發展規劃》,把科技作為發展市場監管事業的戰略支撐、提升市場監管效能的內生動力、推進市場監管現代化的有力保障。
特種設備安全是市場監管的重要組成部分,特種設備安全科技發展是高水平市場監管體系建設中的重點攻關領域。張工局長在中國特檢院調研時強調,特種設備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好特種設備安全工作責任重大。要強化技術支撐,堅守初心使命,發揮“國家隊”龍頭帶動作用,服務發展和安全,打造具有國際一流技術競爭力的國家級特檢機構。
“十三五”期間,中國特檢院緊緊圍繞市場監管和行業發展需求,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工作實現重大躍升。
科技基礎條件明顯增強。“十三五”期間,中國特檢院完成“國家特種設備安全與節能技術研究試驗基地”一期建設,建成16個中心和68個實驗室,實驗室面積超過5萬m2,科研、檢測儀器設備5900余臺(套),總價值3.8億元。立足特種設備安全與節能,獲批建設無損檢測與評價、結構健康監測、油氣管道與儲存設備安全等國家市場監管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無損檢測儀器設備器材質檢中心,總局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特種設備安全檢測與創新團隊入選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牽頭成立ISO聲發射檢測國際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并承擔秘書處工作。創建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無損檢測、石化檢維修、長管拖車等6個產業和技術創新聯盟,帶領行業共同攻關、共享成果。
科技規模和成果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間,中國特檢院共牽頭承擔NQI、公共安全、智能機器人、科技冬奧、可再生能源等國家重點專項和課題44 項,承擔總局科技項目和技術保障專項54 項,獲批國撥經費共計3.2 億元,較“十二五”增加96%。取得各類科技成果共計1353 項,較“十二五”增加163%,獲國家級科技獎勵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9項,行業協會獎勵67 項,各類專利188 項。攻克薄壁小徑管、厚壁不銹鋼相控陣檢測技術難題,在核電站建設等國家重大工程應用中取得突破;X80高鋼級大口徑天然氣管道焊接與檢測關鍵技術研究取得重大進展,應用于中緬管道燃爆事故調查與相關事故預防,得到業界高度認可。
科技更有力有效地服務發展和安全。應用科技成果,支撐特種設備安全監管、落實重大保障任務、助推產業提質增效、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三五”以來,共制修訂特種設備安全技術規范和各類標準96項,完善了特種設備安全和節能法規標準體系;完成建黨百年、北京冬奧會等國家重大活動以及核電站建設等國家重大工程的特種設備安全保障任務;參與青海地震、鄭州暴雨等抗震救災中特種設備應急處置工作;突破寬帶千瓦級大功率電磁超聲儀器和800 ℃超高溫電磁聲檢測(EMAT)傳感器技術,有效滿足我國承壓設備領域90%以上高溫在線超聲測厚需求;為全國油氣管道隱患整治、燃煤鍋爐節能減排、城鎮燃氣排查整治等專項行動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協助各類企業排除安全隱患8萬余個;保障新冠疫情期間熔噴布、消毒劑等防疫物資生產裝置運行;在青海、新疆等地成立技術中心,完善公益援助長效機制。
面向“十四五”,中國特檢院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四個面向”,聚焦科技賦能,著力提升創新能力,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全力支撐市場監管現代化。
打造更加雄厚的創新基礎能力。“十四五”期間,力爭牽頭或參與共建無損檢測技術與裝備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低碳熱力發電技術與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努力實現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零的突破”。建設氫能儲運裝備、煉油與化工裝備風險防控等領域市場監管總局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深化構建矩陣式創新平臺體系,拓展建設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和總局科普基地。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實施科技創新人才工程,積極爭取國家級和總局科技人才支持計劃,培養戰略科學家2—3名,科技領軍人才10—15名,青年拔尖人才15—30名,重點領域科技創新團隊和學科團隊15個。
瞄準更加前沿的科技攻關目標。“十四五”期間,科技投入強度達到15%左右,其中科研經費投入不低于5億元,按照“減少數量、聚焦重點、加大力度、有效激勵”的原則,重點布局系統性、前瞻性、引領性的特種設備安全保障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爭取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課題)50項以上,取得一批國家級、省部級重大科技成果。特種設備安全治理基礎理論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先進檢測監測、智能檢測、云檢測和機器人技術及裝備取得新突破,填補一批公共安全、民生保障和重要產業的核心檢驗檢測及智慧監管技術空白,總體達到國際先進,特色優勢領域國際領先;突破特種設備領域NQI協同創新和集成應用關鍵技術,主導制定一批相關領域國際標準,重要國內技術標準國際化打開新局面。
構建更加完備的服務支撐體系。“十四五”期間,努力建成電梯質量安全追溯平臺、長管拖車和氫能裝備智聯網、大型游樂設施健康管理平臺,大力推進全國特種設備檢驗檢測大數據中心建設,有效支撐智慧監管。加強總局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建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推動50項以上科技成果在八大類特種設備安全保障領域有效應用。打造學科團隊、科創團隊、科創企業“三位一體”的創新鏈條,聚焦智能傳感、檢測監測、完整性評價和健康管理、節能降碳等技術裝備,孵化3—5家專精特新的檢驗檢測科創公司,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進一步松綁賦能,打破平均主義,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評價分配制度,加大成果轉化獎勵力度,切實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科技強,則事業強。中國特檢院將認真落實中央關于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部署,牢記“保安全、促發展”初心使命,圍繞事業高質量發展目標,狠抓科技創新發展,為特種設備科技事業和安全保障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院長兼黨委副書記 劉三江
單位名稱:山東省特種設備協會賬 號:1602023919200059151開 戶 行:濟南工商銀行趵突泉支行稅 號:51370000MJD6177755
聯系地址:濟南市華能路89號山東質監綜合服務大廈2樓205室郵政編碼:250100 傳 真:0531-55692988綜 合 部:0531-55692989 培 訓 部:0531-88023952 0531-88023939 評 審 部:0531-88023938 學術交流部:0531-88023907